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围绕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介绍今年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振安区:
以项目为支撑 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为顺利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振安区明确7个总体目标、10个方面新突破、42项重点任务及5项保障措施。今年,振安区将紧紧围绕10个方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大进出口三大方面持续发力。年内,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实现滚动谋划100个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双过半”,着力打造具有聚集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消费场景,持续扶持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年内,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户,大力推进温泉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着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谋篇布局。年内,力争新建一家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国资国企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推动工作。年内,高频便民利企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实现100%全覆盖,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范围。
着力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抓实抓细壮大民营经济、引进外资企业、推进央地合作等重点工作。年内,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户,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着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积极争取融入丹东“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格局,推进振安区互市贸易发展纳入全市规划。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三大板块,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做好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
着力统筹协调发展,在加快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上实现新突破。深化与东北东部城市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合作等重点工作,抓住九连城镇入选“国家经济强镇”的有利契机,积极建立与东北地区“国家经济强镇”的联系渠道。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共享发展成果和助推丹东争创全国文明城两条主线,推动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养老、居民增收等领域重点任务取得实效。
振安区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最重要的支撑点,围绕鸭绿江、五龙、同兴三大工业园区,聚焦防护纺织、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积极谋划主题招引活动,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开复工。
振兴区:
高标准锚定发展目标 高质量推进全面振兴
振兴区结合特点和实际,量化了经济社会发展11个领域共41项举措。今年,振兴区将重点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扩大有效投入。高质量招引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项目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谋划储备项目50个以上。高效率推进项目,锁定项目开工、竣工、达产等关键环节,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
坚持工业强区,做实做优实体经济。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赋能“老字号”破茧成蝶,做精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特色消费品业;加速“原字号”深度开发,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助力企业实现“规升巨”;扶持“新字号”茁壮成长,加快电子信息、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着力增强园区活力,加快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水平,重点抓好精密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园区5G基站和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提质增效,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安东老街大街区项目建设,聚焦“五夜”业态,逐步配套完善城市夜间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整合商圈、商业综合体、夜市街区及商家。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继续加大政府促消费专项资金投入。
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服务聚能,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一企一策”纾困解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再建56个基层“一站式便民服务站”。突出开放赋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深化与扬州全方位对口合作。
坚持城乡融合,聚力提升品质内涵。建设更有品位的美丽城区,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建筑物外立面维修升级,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积极破解弃管小区服务难题。建设更富活力的魅力乡村,全力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推进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推进农村公路维修改造。
坚持共建共享,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完善民生保障,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优化服务供给,完成红房小学扩建,启用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增设一批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新建村(居)全民健身路径点5个,全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00场以上。
坚持底线思维,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守牢安全红线,把牢稳定底线。
未来3年,振兴区将持续发扬斗争精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突破,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改革和开放取得新进展,创新驱动能力取得新提升,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全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元宝区:
聚焦建设“新五区” 实现振兴新突破
元宝区对标对表省市关于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要求,聚焦元宝“新五区”建设,明确9个方面新突破、47项重点任务。今年,元宝区将重点抓好9方面工作。
聚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投资5000万元以上25个项目按期开复工,聚焦重点投资领域系统性谋划重大工程项目20个,开展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等系列活动。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增长,创新升级“汇聚元宝”主题消费补贴活动,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家,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多措并举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调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持续落实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推动园区创新提质,推行工业园区“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应方式,引进一批“链主企业”落户产业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建设城市休闲会客厅,构建温泉康养集群,打造距离城市最近的山水休闲游乐空间和乡村旅游亮点。
抓创新,引育壮大新动能。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盟榜带”扶持力度;打造人才聚集优质环境,扩大“带土移植”成果。
促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程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增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盘活国有资产;加快推进央地合作。
优布局,助力开放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金山边民互贸区建设,加强与扬州市邗江区的对口合作,建立两地开发区互惠互通紧密联系。
创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定制农业,创建农产品自主品牌,开发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产品展示为主要参观内容的旅游活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
抓落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拓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推动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
惠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助力创建文明城市,改造老旧小区2.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管网5公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县(市)区创建工作,发展一老一幼事业,优化社会服务保障。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未来三年,元宝区将推动三次产业实现科学均衡发展,创新平台数量增幅取得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建设中的老城区“首位度”,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发展更加宜居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