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围绕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介绍今年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面实现国检指标达标
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是市委既定工作目标,也是助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创城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改建城市街路45条,打通万达金街、银街“卡脖路”;新建5公里沿江彩色步道,滨江路风景线更加靓丽。城市管理持续加强,拆除违建631处,清理“马路工厂”等占道经营3.9万处,整治入海、入河排污口1500个,丹东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改造老旧小区89个,解决152个小区5.2万户群众“办证难”问题;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6个。
2023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决胜年,也是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冲刺之年。今年,我市创城工作目标是: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实现国检指标达标,确保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集中力量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开展基础设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农贸市场、散乱线缆、农村人居环境等六个“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全力补齐实地测评短板弱项。
围绕规范文件、说明报告、图片资料、部门评价、统计表格等5大类网报材料,全面提高网报材料质量,严把提示、收集、审核、修改、上传5个重点环节,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
通过开展创城宣传“六进”活动,实行“六包”联动宣传方式,提升市民对创城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继续加强指标清单达标管控,紧盯81条省直部门评价指标和35条负面清单,集中攻坚未达标指标,预警监测易扣分清单,积极主动争取省里支持,确保全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充分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基础,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使用,规范网吧和校外培训机构经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通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诚信建设等主题活动,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等先进典型,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做热爱丹东、建设家乡的文明市民。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市、区两级示范社区、小区、街路、市场、酒店、交通路口等15类样板点位,由点及面全面推开,整体提升创建工作质效。
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全域创建,指导推动东港市、凤城市本轮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推进宽甸满族自治县尽快进入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行列。
全力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围绕城市建设、市政基础管理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3个。因地制宜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2000年以前)改造任务。同步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确保试点社区达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等工作目标。
持续开展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老旧管网及设施改造。重点推进中低压市政及庭院管、室内立管等老旧管网更换;推进十排和四道河强排泵站建设;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老城区雨污分流及北部山区清污分流改造,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开展燃气用户端燃气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开展供热管网和设施“冬病夏治”“夏季三修”工作,提升供热管网安全平稳运行水平。推进金九线(九道街)、金七线(新兴街)等路网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置设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到2025年底,完成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加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依托丹东市城区绿地现状和沿山、沿江特点,打造公园城市。三年建设口袋公园29个,提升城市绿地养护品质,逐步构建以城市公园、绿地为框架,以城市河流水系和面山景观为脉络的,丹东市独特的山水相连生态园林绿化景观体系。
加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净城行动”等活动,加大城区环卫扫保工作力度,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开展违建拆除、小菜园清理和小仓房整治;建立私搭乱建长效监管机制,把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整治各类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推进各类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
着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把旅游业打造成丹东支柱产业为目标,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支持指导天桥沟、凤凰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全市旅游景区“金名片”。推动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推动青山沟镇、北井子镇等创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强化主题宣传,广泛开展域内外旅游推介。重点开展抗美援朝红色旅游的域外宣传,提升丹东红色旅游整体知名度。以“鸭绿江国际旅游节”为载体,组织开展东港大孤山杏梅花节等系列品牌节庆活动,汇聚人气,拉动消费。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建设,目前,公园 3个在建项目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宽甸六堡展览馆、凤城叆阳城遗址展示工程均已正式开复工。继续加快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进度,年内主体和幕墙建设工程进度完成60%以上。推动赫甸城城址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项目、叆河和虎山长城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尽快开工。丹东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项目也将持续推进,年内建设工程进度完成60%以上。
在推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方面,不断整合文化资源,以“赏文化促消费”为目标,在万达广场、安东老街等商圈,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文化服务消费;以第十二届全民读书节为契机,开展读书活动,助力“书香丹东”建设;以传统节日为节点,深入景区等开展公益惠民演出。
在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方面,将组织参加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计划举办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鸭绿江水上活动,打造丹东特色的体育竞技赛事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篮球、毽球、羽毛球等全民健身体育惠民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及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