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丹东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疾控、中心医院等介绍我市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和工作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截至6月26日24时,我市“5·24”疫情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70例,其中确诊病例42例,无症状感染者228例。
6月24日起,我市进一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流动。为发挥好核酸检测在“早发现”中的作用,对全市分类开展核酸检测筛查:防范区居民每周进行2次全员核酸检测;主城区居民每2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重点人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封控区、管控区居民每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
如果发现核酸检测混管异常情况,我们将第一时间将被采样人员信息推送至相关县(市)区指挥部,对混管异常中所涉及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确定为阳性后,将对阳性感染者所在小区实施静态管理,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感染者行程轨迹,划定封控区、管控区范围。对封控区实施7天封控加3天管控管理,期间“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对管控区实施7天管控管理,期间“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社区将统一做好封控、管控期间的物资供应保障和就医绿色通道保障。
为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救治工作,我市强化保障服务措施。明确指定分类救治机构:凡封控区以及隔离观察人员就医一律由黄码医院(主城区暂定市人民医院)负责医疗救治,管控区以及防范区患者由其他医疗机构(包括专科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集中由定点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方舱医院负责医疗救治,在新第六人民医院未建成前,使用中心医院700张床位作为定点医院,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工作。
规范分类就医流程:防范区患者可自行正常就医,危急重症患者也可拨打120由急救车辆实施转运。封控区或管控区患者由社区(村)出具就医证明,并安排与对口医疗机构建立直通热线,做好医疗服务衔接,拨打3791111热线联系志愿者转运车队,使用专用车辆实施转运,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危急重症患者也可拨打120由急救车辆实施转运。
强化急诊急救管理: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一步配足配强急诊科医务人员队伍,加强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的有效衔接。以就近就医为原则,院前急救患者到院后,首诊机构及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原则上要在15分钟内完成接诊和交接工作,不得以消毒消杀、科室封控、床位不足等任何理由拒诊拒收,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到院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我市优化医疗服务措施,要求各医疗机构适当延长诊疗时间,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对不能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危急重症患者,由接诊机构第一时间完成1次抗原检测并进行核酸采样检测,确保应诊尽诊、应收尽收。为加强院前急救服务能力,要求市120紧急救援中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主城区保持10辆在线院前急救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严格落实卡码双验。进一步挖掘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满足特殊人群就医需求。强化各项政策落实,实施综合保障举措。
“5·24”疫情报告病例较“4·24”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相对降低,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病例增多,主要症状为发热,甚至高热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病例病毒侵袭肺部出现肺炎症状。在核酸检测方面显示病毒载量更大,住院治疗的病程普遍较长,痊愈时间平均延长一周左右。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重症、死亡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市正在逐步有序恢复疫苗接种工作。在加强免疫时选择不同于灭活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免疫。序贯免疫有两个优点:一是不同疫苗之间可以优势互补;二是对于部分人群可以减少副反应。
当前,我市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有序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性增大,在这种非静态管理的情况下,造成反弹的风险增加。同时,鉴于奥密克戎BA.2.3其隐匿性、变异性、传播力较之前的毒株进一步增强,可能社会面还会有新的病例出现。希望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不聚集,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